《悲傷ㄟ曼波》

圓劇團

 

 

首展 ∕ 演日期
2019.07.12
首展 ∕ 演地點
國家兩廳院-戲劇院 生活廣場
陳長志 攝影

《悲傷ㄟ曼波》

圓劇團

 

 

首展 ∕ 演日期
2019.07.12
首展 ∕ 演地點
國家兩廳院-戲劇院 生活廣場
陳長志 攝影

《悲傷ㄟ曼波》

圓劇團

 

 

首展 ∕ 演日期
2019.07.12
首展 ∕ 演地點
國家兩廳院-戲劇院 生活廣場
陳長志 攝影

《悲傷ㄟ曼波》

圓劇團

 

 

首展 ∕ 演日期
2019.07.12
首展 ∕ 演地點
國家兩廳院-戲劇院 生活廣場
陳長志 攝影

《悲傷ㄟ曼波》

圓劇團

 

 

首展 ∕ 演日期
2019.07.12
首展 ∕ 演地點
國家兩廳院-戲劇院 生活廣場
林育全 攝影

入圍理由

在帆布搭棚的劇場空間裡,既不是婚喪,卻有喜慶氛圍,沒有那麼悲傷,因為有著雜技的曼波。圓劇團聚合了文化人類學、劇場、道場、雜技、音樂等多方菁英,戲仿道教科儀的身體圖像與引渡亡魂的表演文化,運用了殯喪、弄鐃、電子琴、爵士鼓、嗩吶等元素,展現詭異狂歡、群魔亂舞的異怪身體,夾雜插科打諢,憂傷與歡樂齊飛,五味雜陳,難以形容。既是生死臨界的走江湖特技雜耍,也是台式黑色幽默。 (主筆/于善祿)

關於作品

歷時兩年多深掘民間文化的新作,嘗試在馬戲雜耍中融入臺灣喪葬儀式特有的「弄饒」技藝,從探索中表現出兼具傳統與當代的雜技語彙和身體特性。弄轉鐃鈸與火球等絕技,在殯葬儀式中往往扮演著轉化悲喜、娛靈娛人的功能,導演將其物件象徵和儀式意義加以提煉嫁接到現代表演,且在兩廳院外搭起俗豔的臺式帳篷,點綴新興糊紙文化色彩斑斕的紙紮藝術,請來實際執業的師公加入演出、增添詼諧笑料,搭配混編流暢的樂種雜匯活絡現場,邀請觀眾飲酒觀看,一同感受生死臨界、冷熱交替的氛圍節奏,觀看生命的過眼即逝。透過融合科儀神聖和生活現場的雜演狂歡,將集體悲傷從沈重此岸擺渡到曼波輕盈的彼岸,展現另類超渡的療癒作用。

藝術家簡介

圓劇團,由林正宗與陳星樂等人共同成立於2016年。團名取「圓」無邊界和無限循環生命結構的意象,自許成為自由的場域,多元面向地伸展觸探,尋求當代馬戲藝術的實驗與探索,同時以行動連結常民文化,讓馬戲自然地呈現出有機的人性與溫度。團名之「圓」,亦有邀請聚首、分享當代馬戲藝術之意,期望藉由劇團和劇作,讓藝術家與觀眾彼此連結、激盪思考,以詩意的力量,產生對當代社會的哲思。

製作團隊

    藝術顧問:邱坤良
    喪葬科儀顧問:楊士賢
    戲劇構作:周伶芝
    導演:林正宗
    錄像展覽創作:陳長志
    舞蹈設計:黃懷德
    馬戲動作設計:張國韋
    現場音樂暨聲音設計:黃思農、曾韻方
    燈光設計:江佶洋
    服裝設計:蔡浩天
    舞台空間設計: 新興糊紙文化
    鐃鈸設計:林午銅鑼、詹介卿 道
    具設計:詹介卿、彰化永靖詹家民俗特技團、桃園許厝港許家班振德壇
    舞台監督:張景翔
    視覺設計:羅文岑
    演出人員:林文尹、温其偉、林乘寬、郭爵愷、許偉倫、許偉翔(桃園許厝港許家班振德壇)
    製作人:王嫈綠 執行製作:林春輝
    劇照:陳長志、林育全
    演出錄影:Amandine Dubois

image description
image description

藝術家訪談

COPYRIGHT 2020 Taishin Bank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